华为鸿蒙 HarmaryOS Next 线下活动小记

image

偶然决定

很久都没有参加线下活动了,周末的时间基本上,要么陪小朋友运动,要么陪小朋友写作业或者准备比赛,要么陪夫人练车。很偶然的在朋友圈刷到华为鸿蒙的线下开发者活动,心血来潮就报名了,捡一捡线下开发的感觉,也是一个很好的了解鸿蒙生态的一个机会吧。

image

我甚至都没有详细看活动议程,甚至都没有想过是不是需要做一点准备,而本人也确实没有一点鸿蒙开发的经验,甚至 Android 开发也没有正经弄过,也就是维护两个小 iOS 应用。但是不妨碍我参加一个以鸿蒙为主题的开发者比赛活动呀,没准比赛中可以完成一个最小可用产品,顺利的开启自己的鸿蒙生涯呢。

活动当天

早上

周日和夫人安排好小朋友的学习和活动安排,提醒夫人关注好小朋友的事项安排重点之后,我就出发去活动了,原来活动在徐汇漕河泾的字节办公楼,我从杨浦江湾体育场这边过去,相当于从上海的北边到南边,还是蛮远。想到地铁还要转车,算了咖啡直接打车吧。

上了车想到如果要组队,要不就随机叫个朋友一起吧,所以发个消息给 @Chester ,Checster 也很干脆,一起来玩了。等我到场地时候,活动已经开始了,迟到了十几分钟。Chester 比我迟到更多了,我们完全没有注意到活动的议程,其实人家的流程还是紧凑的。

image

早上主要主办方和华为工作人员对活动和鸿蒙的一些介绍,我们两人在期间对于今天要做什么进行一些头脑风暴,"Cross OS HandOff" 这个想法很自然的就到我的脑海中,简单的讨论之后我们就决定做这个想法了。跨生态互操作,想想就很好玩,当然也想想就好难,不过我想着做一个PoC应该问题不大。

午餐

大约到了十二点多开始午餐,午餐很一般,略过.

下午

设计

下午就是写代码的时间啦. 我们基本上采用了 "Demo Driven" 的开发方案。首先当然是定义我们的目标了。

我的愿景: 移动设备用户在不同生态(iOS, Android, HarmonyOS等)的设备之间可以做到无缝的持续性操作.

场景1: 比如我在的的 iPhone 手机上的记事本上正在创作,突然想要切换我的 HarmonyOS 笔记本上继续我的创作,键盘输入让我创作更快捷。这时候如果有了 Cross OS 的 HandOff, 它将自动把我 iPhone 上的记事本的状态变成 HarmonyOS 上记事本的应用状态,我直接在 HarmonyOS无缝的继续我的创作。

场景2: 比如我在的 HarmonyOS 的笔记本上上的地图软件上查询我到目的地路线,现在我准备出门打车,那么我就可以通过 Cross OS HandOff 的功能在我的 iOS iPhone 手机上的地图应用继续的操作。

这些都是我最初想法想达到的愿景,但是想到现在也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了,我们如何实现一个 demo 来阐述我们的理念呢。其实要达到我们的目标,主要完成两个主要的部分:

为了更好的表达,我们把两个不同的生态上的应用分别进行简单的编号. 在运行着 iOS 系统的 iPhone 设备的某应用程序,我们编号 A. 在运行着 HarmonyOS 系统的鸿蒙设备的某同类型的应用程序,我们编号 B.

  • 应用状态快照

为了实现 A 到 B 的 HandOff, 我们需要先将此刻的 A 的状态进行快照。

  • 数据传输

为了实现在 B 上继续用户在 A 上的操作,我们需要将上一步的 A 的应用程序状态快照传输到 B 的设备上。

  • 应用状态恢复

当运行在 B 的设备收到 A 的状态快照之后,将状态快照恢复成 B 可以识别的状态,并且应用到 B 应用上。

但是很显然,在两个小时里我们是无法完成一个完善的方案的,所以我们最后定下来一个方案实现 PoC 并且很大概率可以完成现场 demo 的方案。

两个设备通过局域网进行通信,然后可以选择一个 Mac 应用,在Mac 进行一些一系列操作之后,然后我们转移到 HarmonyOS 设备上时,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应用(或者同类型)的应用继续我们之前在 Mac 上的工作,保持完整的持续性.

这样我们就很完整的展示我们的概念,然而现实环境还是残酷,1在现场华为工程师的协助下,我们仍然没有办法成功在我们的 Mac 上能够完成 DevEcho - Studio 上运行一个 HarmonyOS 的模拟器,所以为了在短暂时间内有一个像样的 demo,我们选择一个简单的场景:

我在我的 Mac 上运行一个剪贴板管理 uPaste,我的队友也在他的 Mac 上运行这个 uPaste, 然后我会在我的 Mac 上进行一系列的复制粘贴操作,在不依赖 Mac 系统的内置同步功能的情况下,这些操作会自动在另外一台 Mac 的 uPaste 应用上自动同步.

实现

  • 数据传输

我们俩对于网络部分的知识确实有些捉襟见肘,想着无论是基于蓝牙,还是 WiFi 都可以,至少不能直接使用公网来传输数据。简单搜索一通之后,我们感觉无论是使用 WiFi Direct 还是蓝牙,感觉我们都无法这两个小时内 demo 出完整的流程,所以我们决定:直接在同一个局域网内,两个设备通过 Socket 来进行数据通信.

  • 应用数据状态发送

因为我们选择了最简单的剪贴板管理应用,所以应用状态就就很简单了: 用户当前的剪贴板内容. 所以我们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(用户进行 HandOff 操作的时候)进行一个剪贴板内容发送即可.

  • 应用数据状态恢复

而在目标设备上,我们只需要将接收到剪贴板数据,写入到当前设备的剪贴板即可。

这样这个演示的流程就简单可控了,在清楚阐述我们的设计思路的同时也确保最低概率的演示翻车.

所以整个演示就变成了几段非常简单的代码而已。

监听并且收到数据之后直接写入剪贴板.

import socket class Server: def __init__(self, host, port): self.host = host self.port = port self.server_socket = socket.socket(socket.AF_INET, socket.SOCK_STREAM) def start(self): self.server_socket.bind((self.host, self.port)) self.server_socket.listen() while True: client_socket, client_address = self.server_socket.accept() self.handle_client(client_socket) def handle_client(self, client_socket): while True: data = client_socket.recv(1024).decode() if not data: break client_socket.close() 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 HOST = '172.20.10.15' # Listen on all available interfaces PORT = 8080 server = Server(HOST, PORT) server.start()

持续从剪贴板读取数据,如果有变化通过 socket 发送剪贴板内容。

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def get_clipboard_content(): process = subprocess.Popen(['pbpaste'], stdout=subprocess.PIPE) output, _ = process.communicate() return output.decode('utf-8') class Client: def __init__(self, host, port): self.host = host self.port = port self.client_socket = socket.socket(socket.AF_INET, socket.SOCK_STREAM) def send_message(self, message): self.client_socket.connect((self.host, self.port)) self.client_socket.sendall(message.encode()) self.client_socket.close() 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 HOST = '172.20.10.5' # IP address of the receiver PORT = 8080 tmp = get_clipboard_content() while True: source = get_clipboard_content() if source and source != tmp: client = Client(HOST, PORT) client.send_message(source) tmp = source

上面的代码就是当时我们 demo 所使用的代码,你可能会发现非常多的改进点,但是这就是 demo,让流程走起来比代码的完善更重要,一切的改动的出发点应该都是让 demo 更加完整流畅,能让观众和评审更容易理解和参与。

Demo

可能是周末写字楼物业不开空调还是怎么的,活动的会议室非常的热,我们只能跑到外面的开放空间写代码。我们一个个的解决掉项目中的问题,感觉似乎从演示的层面上差不多的时候,工作人员跑过来说“你们怎么还在这呢,演示都开始了”,后来我们才了解到,原来最终的作品其实不需要一个可以运行的代码,只要一份演示的 ppt 即可,并且演示是需要报名的,只有十个名额,显然像我们这样,人家都开始演示,我们都还在调试代码的团队,显然就没有机会了。

然而在我们回到会议室,看着别人的演示,觉得既没有特别惊艳的创意,也没有硬核的技术展示的时候,我们琢磨着全部参加完整个流程似乎太晚回家了,打算伺机离开的时候,评委说:“我们再增加两个展示名额吧”,看来评委也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项目,更多的可能性。我们想着既然做都做了,展示成果,也算今天没有白来。所以立即就举手上台展示了.

玩完没有想到,展示的效果还挺好,现场观众的反应和评委的评价都比较的积极,还是蛮开心。

小插曲: 不知道为啥,当我们使用场地的局域网的时候,socket 连接不成功,最后我们只能通过我们手机开热点形式来完成我们的展示.

image

投票和获奖

万万没想想到,最后我们获得票数第二名的成绩,当然这也包括我们自己的投票😂,但是很开心,希望我们在后面的六月份的决赛中2,也可以也能收获幸运。

image

Footnotes

  1. 华为如果可以在开发者体验方面再进一步,将极大有助于生态的繁荣.

  2. 很可惜,由于客观原因,我们没有能前往东莞参加决赛.